不要指望从恶人那里获得回报
寒冷的冬天,好心的农夫途经田间,捡起一条濒临冻僵的蛇,把蛇搂在怀中,用温暖的体温救回蛇一命。不料,还没走进家门,苏醒的蛇竟用毒牙朝好人胸膛反咬一口,农夫后悔莫及。
蛇振振有词教训它的救命恩人:“不要指望从恶人那里获得回报。”
另一个版本中,蛇反问道:“难道您不知道,在您的善心与我之间还隔着敌意与天然的反感吗?难道您不知道怀里的蛇、包里的老鼠和谷仓里的大火会给施舍他们的人糟糕的回报吗?”
今年1月,纽约曼哈顿中城区的一个街角,监控录下了伊索寓言的现代版,事件几乎一模一样。
现代版农夫与蛇
寒冷的冬天,59岁的韩裔男子朴先生途经街角,将自己的夹克外套脱下来,披盖在一名睡着的流浪汉身上。不料,睡着的流浪汉突然醒来,抓住好心人胸口,将对方拽倒在地,扯开口袋,抢走裤子里的钱包,并朝朴先生脸部连连挥拳,将他打倒,然后逃离现场。
流浪汉很快被擒获,发现是伤人惯犯,短短两个星期里已经殴打了4个人,每一次都在擒获当天被释放。当时,新官上任不到一个月的纽约市长艾瑞克亚当斯(Eric Adams),形容朴先生慷慨的举止令人钦佩,针对那流浪汉,他也良善地评论道:“当你看到有人攻击帮助他们的人,这是他处在痛苦中的信号。如果我们不能彻底消除人们正在经历的痛苦,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减轻它。”
新市长的说法,和新任曼哈顿检察官布莱格(Alvin Bragg)从旧金山和费城所带来的“轻罪不起诉”新方针,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布莱格在1月初,指示办公室“不要对低级犯罪提起刑事诉讼”,以及“降低部分重罪指控。”他的理由是:基于人道和公平的考量,游民或精神问题应该交给治疗部门,而不是司法部门。
轻罪不起诉是一个司法“进步”的新方针,像是从千年前的寓言得到了启发,并升华了寓意——在农夫和蛇之间,坚持选择靠向农夫,以彰显宽容与仁慈。法律不再只是道德的最底层防守线,同时也负起提高社会人道水平的教育责任。
施比受更为有福
来自远古时代的蛇,聪明地说:不要指望从恶人那里获得回报。
现代法学精英人士,思想也很透彻,发表的意思却相反:我们要尽力减轻轻刑犯所经历的痛苦。
究竟是哪一方,对人性的洞察更胜一筹呢?
答案似乎是:现代人!
在职场上,一名给与者(giver)远比一名索取者(taker)来得受欢迎。放在任何一个场景里,人们总是将心底的尊敬交给那些多给的人,而不是多收的人。、
当然,如果一个人还没有顾好自己,却要强充给与者,我们可能会觉得怪怪的——比如说老师在台上教书,家里的孩子却闹得天翻地覆,我们一定连忙说:“老师啊!还是别上课了,回去管管孩子吧!”一个咳嗽不停的病人在医院门口做义工,刚要给人指路,咳得话都说不全,我们一定连忙说:“老兄啊!还是别过分热心了,去床上躺着吧!”
顾好自己就是保护自己,以免在管闲事的过程中,家里掀翻了,病情更重了,遭了更大的殃。——但是在顾好自己之后呢?
选择做一名给与者是令人尊敬的。眼前的对方是陌生人,性格里好坏参半,不知道是好心多一点还是黑心多一点,这时候选择做一名给与者,情理上还说得过去,无罪推定吧!但是,当对方明明是一个潦倒汉、一个轻刑犯、一个咎由自取的恶人,仍然要加以容忍、加以施舍,这种要求就令人有点紧张了——为什么顾好自己的人,需要做到这个地步呢?
所有的讨论和思辨,都可以归因为一句至理:施比受更为有福。
乍看之下,这句话显得很矛盾,如果捐钱施舍本身是更有福的,那慈善团体就不该替非洲的孤儿开设银行账户了,相反的,慈善团体应该为城市里的我们开设账户,因为要孤儿把身边的东西张罗捐给我们,孤儿才有福气嘛!不过,这句话原来说的是:当我们在物质界愿意让有余流向不足,另外有非物质界的存在,也会让非物质界的有余填满我们的不足。
此处逻辑成立的关键是,那个非物质界的存在,是顾念人的。
人可以在一生中许多个无私施舍的时刻发现自己很接近一种高尚的状态,而那个状态长阔深远,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尽全貌的。在法国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名著《悲惨世界》中,愤世嫉俗的主角冉·阿让忘恩负义,在好心接待他的主教家里,偷走了六个银盘子,逃进黑夜之中。次日黎明,警察把冉·阿让和赃物捉带回来,一副看好戏的样子,等着主教发落,却眼睁睁地看着主教从壁炉上拿下两个银烛台,对冉·阿让说:这也是送给你的呀,为什么你没有一起带走呢?
警察诧异又失望的离开后,主教靠近冉·阿让,提供了第三次施舍:第一次是接待,第二次是遮掩,第三次是恩典之言。他说:“冉·阿让,我的弟兄,你不再属于邪恶,而是属于良善。我为你赎回你的灵魂。我把你的灵魂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心灵里拯救出来,交还给神!”
冉·阿让,一个潦倒汉、轻刑犯、咎由自取的可怜人,抱着一堆银器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天深夜,他的心眼忽然开了,看见了长阔深远的高尚,他突然发现自己真是一个无赖!但也就在看清自己灵魂的同一刻,他看清了真实,作者写道:“他好像离开本我,站在高空俯视本我,看到一个幽灵,那个相貌凶狠的苦役犯冉·阿让,面目狰狞而忧郁,满脑子的卑鄙技俩……他回顾他的生活,丑恶已极,他的心灵,卑鄙不堪。但是在那种生活和心灵之上,有一束柔和的光,他好像是透过天堂的光看着魔鬼。”
经历了真实的恩典,一个受罪恶所苦的犯人,便有机会生出勇气,对抗黑暗与丑恶。
施舍出实际的恩典,一个顾好自己的好人,便有机会亲近高尚。
现代版的好农夫受伤了,来自远古时代的蛇暗自窃喜,说,快注意他脸上的伤,可真疼、真无辜、真气人!现代法学精英却异常冷静,说,快注意那慷慨的行为,也挖掘那令人钦佩的心思,还要看见那潦倒汉的惊恐,也要考虑那潦倒汉的痛苦。
究竟是哪一方,对人性的洞察更胜一筹呢?
答案似乎是:现代人!
~~~~~~~~~~~~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马太福音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