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老顽童
任职于同济大学与中科院,85岁的汪品先院士,近日开通B站账号,上传科普讲座视频,经常引发弹幕包围,热度最高的一个视频观看量接近200万。
年轻人喜欢听他趣味横生的专业讲解,院士自己也很高兴,他说:“在讲台上讲课,台下坐着几十名同学,写一篇文章可能会被几百人看到,但是现在做一期视频,可以让上百万的网友学习到海洋知识。大片大片的弹幕,像下雨一样,看起来很壮观,很令人激动。”
汪品先院士投身于海洋地质研究,他率领的团队实现南海的深海科学钻探,建立起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是中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深网系统。三年前,为了继续研究南海演变与东亚古气候的主题,他以82岁高龄,9天内三次深潜南海,累计时长8小时38分钟,最深达到海下1410米。也是在那一次探索过程中,他亲眼见识到海底珊瑚林的美景,一直无法忘怀。因此,现在他正着手准备深海珊瑚展。
院士在1996年就应该退休了,不过,当时正值中国大规模投入深海探索,汪品先院士被委任为领导南海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回忆晚年岁月,他感慨道:“我的很多重要研究其实是年纪大了才完成的,时代给了我们很好的研究条件和机会,所以我总想,要趁最好的时代多做一些事。”
这是一名典型的科学家,头脑里装载着精细的专业知识,在世界的隐微处行走,兴致勃勃地寻找答案。
令人乐此不疲的事情
在这个“丧文化”流行的年代,到底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一个人乐此不疲呢?
如果有一件事情,需要我们将全副身心投注进去,体力消耗得很痛快,思考也运用得很酣畅,应该就满足乐此不疲的条件了。
可能不是电玩娱乐,因为屏幕式的消遣不太需要运用身体。在沙发上玩三天三夜,大概没有哪个人的肩颈和脊椎会觉得很快乐。
可能也不是闺房之乐,因为两个人的拥抱不太需要运用头脑。也许有人说自己可以像法国文艺界人士一样,和另一半在俯瞰巴黎街景的高级酒店里关上七天七夜不出门,但尽管如此,到了第八天他还是得出门冷却一下,否则晕昏昏的头脑会让他做什么都不对劲。
这么说来,需要将全副身心投注进去,体力消耗得很痛快,思考也运用得很酣畅,令人乐此不疲的这件事情,会是什么呢?
——或许就是像汪品先院士一样,马不停蹄地行走、学习!
提起学习,让人联想到爱因斯坦。这位近百年来最聪明的人物,趣闻轶事很多。有一次,他接到一个学生的来信,这封信的主题是求教,信里写道:“我对数学总觉得有极大困难,不知该怎么办,是否可以请教?”爱因斯坦竟回信道:“我在数学上所面临的困难,更多!”
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爱因斯坦所面临的困难,大概一个在树上,一个在云上,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这段对话值得玩味之处,不是二人数学水平的高下之分,而是,那个仿佛高入云端的高度,本就是由一个个难题引领而上的。
对乐在其中的人而言,每个挑战,都是一个酣畅淋漓锻炼身心灵的机会,值得用全部的好奇和热情去面对。
日本大学毕业生的三个问题
近年,在日本的职场面试中,大学毕业生频繁提出三个问题,那是以前的新鲜人绝对不敢提的:
1、这份工作要常加班吗?
2、公司会确实给予工作上的教导吗?
3、公司内部的氛围如何?
也就是说,公司若重视新鲜人的能力,想留住他们,只要把握少加班、多指导、调节气氛这几点,就可以满足新鲜人的心理需求。
日本管理顾问石田淳分析,以上三点乍看之下毫不相关,实际上却有很大关联。他说道:“若想要全部达成,最重要的是确实给与工作上的教导。因为加班情况变多、人际关系不和谐,起因都是没有做好工作。采取实际措施培训新人,让他们顺利做好工作,取得好业绩,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这么说来,便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人们知道自己需要提升,需要学习。人们知道——自己所知有限。
隐藏在弹幕背后的无名网友,透露出真实的本性,本性原来不一定是键盘侠暴徒,而是一边敲击着谢词,一边领受着科学知识。这透露出生命渴望成长的本性。
在职场面试的重要时刻,必须提出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一旦提出来,就曝露自己真实的需求,需求原来不一定是薪水待遇,而是学习如何做好工作,学习如何打造人际关系,学习过好每一天……这是生命渴望成长的需求。
事实上,无论从前还是现在,人心里从来不缺探索未知、拓展自己的热情。这种热情永不熄灭,因为这个世界有无穷的奥秘——有的藏在海洋深处,有的展现在数学公式中,还有的隐身在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中,更多的,埋藏在人类深广的精神领域。
科学总是在提问,让我们也渐渐学着,用心灵去发问、去探索。因为热切的心灵比聪明的头脑更精彩,而经由心灵找寻到的答案,不止令人乐此不疲,更有可能改变生命。
~~~~~~~
……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哥林多后书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