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日本一位女作家发明了“卒婚”这个概念,把“卒业”和“婚姻”两个词放在一起,表示从婚姻中毕业,夫妻俩人既不分居,也不解除配偶关系,但是各做各的事,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
卒婚不是离婚,没有法律后果。这是一种新兴的自由派的契约,不仅不必背负传统习俗的压力,相反地,在今天的社会,卒婚还显得格外政治正确!而这个现象背后还有一个更政治正确的事实,那就是在日本首先歌颂卒婚的人群,大部分不是男性,而是从前在家里静默不争,近年却蜕变得勇气十足,频频推动社会话题的日本主妇。
日本一间不动产公司曾对200名介于30到69岁之间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未来想要跟丈夫卒婚的女性占了56.8%。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卒婚这个词,会发现它不仅已经变成晚年婚姻形式的基本选项之一,并且在组成卒婚的句子里,比另外两种选项“离婚”、“分居”,含带着更多与幸福、快乐相近的关键词。也就是说,今天的社会不一定会鼓吹离婚,但是面对卒婚,大众很可能鼓掌认可道:“不分手也快乐,真棒!”
有的主妇说:“想从家务中解放。”
有的主妇说:“丈夫退休想搬回乡下,我不想。”
另一位主妇的心声是:“孩子也成人了,想要把至今为止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都做一遍。”
结发其实也是为了活出自我
在婚姻的最初,一对男女结合,被祝愿成为结发夫妻,这个祝愿本身就是期许他们活出幸福——不只是家庭的幸福,而是一个原本独立的自我,经过爱情的输出与注入以后,变得更完整、更成熟、更好看。这个自我既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成为一个与配偶合一的整体,这个时候的自我是一个幸福的自我,而且奇妙的是,这种幸福具有相当古老的感染力。
大约是在二千年前的汉朝,中国社会开始把新郎新娘的结发之礼当作婚礼的重头戏。洞房之夜,新郎剪下左鬓的一绺头发,新娘剪下右鬓的一绺头发,互相束在一起,作为永结同心的定情信物。唐朝有一首歌描述结发的誓约:
侬既剪云鬟,
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
绾作同心结。
永结同心的誓约,既浪漫,又庄严。心仍是独立的两颗心,心意却从此向同一处发动,这不是失去自我,相反的,这正是活出自我,因为这时候自我的力量最大!
没有人会认为亚瑟王麾下的圆桌骑士因为忠诚而失去自我,相反的,他们因为忠诚而活出自我——他们义结金兰的时候,每个人的战斗力达到最大。没有人会认为德蕾莎修女因为执着而失去自我,相反的,她因为信仰而活出自我——全心全意投身一种信念的时候,她的影响力达到最大。没有人会认为狮子王辛巴因为太像父亲而失去自我,相反的,辛巴因为追随父亲而活出自我——他敬爱父亲到了一个程度,文武百兽都感受到了王者的威严。
在婚姻的最初,一对男女自愿且热情地乐意结合的时候,人们也能接收到一股强大的感染力。问题是,怎样才能让这种感染力就如同所有人的祝愿一般,长久地持续下去?
爱的另一种眼光
常有人说,进入婚姻就是在播放清单里只留下一首歌,重复播放到厌倦。倘若事情真的发展成这样,我们最好赶紧删掉这个清单,但幸亏事情不会这样发展,因为任何一个人本身的趣味是活的,正确地探索,便会觉得新奇。
我们不如说,进入婚姻就是定居在一个城市里,慢慢散步到慵懒。一个人当然可以每年换一座城市居住,把自己变成一位千奇百怪的旅行家;一个人也可以每十年换一座城市长住,用一辈子体验七八种人生;一个人也可以用五十年留在一个面积或许不大的城市,苦闷也在这里,幸福也在这里,然后抬头挺胸地发言:“每一寸土地都是我的家。”
日久生情,而情思不尽,这不就是永结同心的意义吗?
按照上帝设计的方式爱自我、爱配偶
19世纪作家海伦罗兰 (Helen Rowland)原是一名笔锋犀利的记者,对于婚姻苦闷的那一面,她写道:“婚姻是女性虚荣与男性自大的无麻醉切除手术。”言下之意即是,婚姻过程将要斩断虚荣与自大,也就是斩断天性,那无疑是想想也痛苦到极点。
最现实的难题是,天性是斩不断的。倘若我们换一种眼光,以适应天性的方式去对待异性,就像把自己融入一座城市而不是在梦里叫一座城市融入你自己——我们会发现爱的输出变得舒服很多。
男性喜欢自大炫耀,女性喜欢虚荣受宠,有据于此,现代一位爱默生博士(Emerson Eggerichs)在婚姻辅导的工作中受到了启发,他小心避开使男人通向骄傲的路径,以及使女人通向妄想的路径,清楚明白总结到: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爱。
爱默生博士说:“丈夫的爱激励妻子的尊重,妻子的尊重激励丈夫的爱,这是一个具有正面效果的充能圈。”
我们眼里挑配偶的刺,对方眼里也挑我们的刺;我们满足对方与生俱来性别后面的自我,对方也满足我们的自我。
“活出自我”是一把双刃剑
认为卒婚会带来幸福的人群里面,只有一种人是不该被苛责的,那就是在婚姻里弱势,并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人。单单以活出自我为理由而任性地选择卒婚,除了带来狂妄和放纵,还会带来推诿、卸责、不安……以及说不完的混乱。
一个人如果厌倦婚姻可以任性卒婚,厌倦工作也可以任性“卒职”,厌倦奉养父母则可以“卒子”。而事实上,今天已经有一个比卒婚更新颖的词汇出现,那是厌倦了做超人妈妈的主妇们所提出的,正如所有聪明人心里所猜到的,那个词是“卒母”,正在逐步酝酿为话题......因此我们发现,“活出自我”这个政治正确的论点,彻头彻尾是一柄双面刃。
英国思想家切斯特顿说:“一夫多妻制就是对性缺乏认识,就像一个人心不在焉采下五颗梨子一样。”我们也大抵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打算借由卒婚来重新认识自我的话,他以前不是对自我心不在焉,而是对婚姻心不在焉。他应该先打开家里的相簿,重新认识一下婚姻。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马太福音七章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