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热点酷说】17 在“暗黑三元素”的湍流中分辨真假

  • 首页
  • /
  • 【热点酷说】17 在“暗黑三元素”的湍流中分辨真假
文 : 张勇敢 | 编辑 : 肖容 | 播音 : 帝璁 | 制作 : 恩典
09 Dec 2020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接纳了很多肉眼看不见的事物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与我们相伴,其中之一就是“算法”。

你刚刚在网站里下单了一把菜刀,转眼间,页面上的推荐商品全都成了锅碗瓢盆。想准备一个礼物给同事,只要偷瞄一眼同事手机界面,马上就能猜中对方最新的喜好,而且十拿九稳。一件从未听过的运动衣品牌广告频频跳出来,表示演算系统已经判断出,你极有可能是下个月某项户外活动的爱好者之一……

这些事情似乎是二十一世纪生活的常态,想到的时候会有点气恼,不去想则暂时可以装作不痛不痒,因为如果不小心被系统猜中心事,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提前透支下个月的零用钱罢了。

就目前看,多数演算法的用途仅止于诱导消费。然而,如果有心人想利用演算法诱导大众做更重要的决策呢?

“剑桥分析”捕捉到的暗黑三元素

史上规模最大的数据犯罪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在2018年遭公司共同创办人怀利(Christopher Wylie)举报,指该公司利用数据干预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以及一些中东国家的叛乱事件。

曾经,我们都以为现代人是一盘散沙,什么也不信;这爆料出来之后,我们才发现现代人不仅什么都信,而且相当团结。两年后的今天我们进一步发现,“剑桥分析”对人类黑暗面的深度掌握与控制手段,仍然为很多社群媒体所效法。

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手段呢?

据怀利说,“剑桥分析”的诱导手法中,第一步是找出一群具备暗黑三元素(Dark triad)的人,他说:“世界上有一小撮人属于以下几种人之一——极端自我中心的自恋者,好弄权术的利己主义者,以及极度缺乏同理心的精神病态者。这些人难以融入社会,很容易做出反社会行为,也更容易犯罪。”

怎么在普通民众中把这一小撮人筛选出来呢?很简单,只需要大量制造会引起愤怒、恐慌情绪的讯息, 那些在一定周期内互动频率最高的用户就很可能是目标人群。

第二步,创建群组和粉丝页面,吸引这群人加入,使这群网络上的陌生人在激进的讯息流中成为同温层。

第三步,替热度足够高的群组举办线下见面活动,活动地点要选择狭小拥挤的咖啡馆或餐厅。如此,只需要极小比例的人出席,就能营造温馨热闹的感觉。

第四步,将邻近地区的活跃组织串联起来,一而十、十而百……然后,少数人的喧嚣盖过多数人的沉默,偏执就成了主流,谣言就成了事实……

人必须相信一些什么,但是,该信什么呢?

“剑桥分析”这间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数据犯罪公司已经倒了,但在2020年末的今天,打开每天的新闻,发现数据犯罪活动仍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

没有人愿意轻易被诱导。屡次把零用钱花光已经够懊恼,倘若还被错误的讯息煽动成一个偏执的人,岂不是真的变成傻瓜?!所以问题其实是,在壮观庞大的社交讯息流中,怎样才能不随波逐流,保持从容和平衡?

或者说,在壮观庞大的社交讯息流中,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声音,像一百年来准确报时的伦敦大笨钟,在关键时刻响当当地指出,刚刚读完的这个讯息,我们能相信或不能相信、能支持或不该支持、能效法或不该效法?

什么也不信绝对是不可行的,因为那代表我们相信一切都是假的——但是肚子饿是真的,于是虚无论被美食推翻了。蜻蜓点水、一尘不染,身轻如燕、两不沾边,这种从容是一种毫无影响力的从容,因为它没有判断,只有闪躲,这种人是把历史的船桨交付给陌生人去划动,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波逐流(关于有力量的从容可参考上文记忆、祭司与烈火)。

那么,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呢?

面对一个说着话的人,我们的直觉是先找出那个人的背景,看看他值不值得相信。中国儒家自古就是这么做的,宋朝儒学大师陆九渊说:“正则皆正,邪则皆邪,正人岂有邪说,邪人岂有正说?”碰到闹得不可开交的苏东坡和王安石,两方正好都是翩翩君子,于是儒门学生只好暂时分裂了。

现代人聆听之前先观察一个人的成就,凡是创始人兼CEO不但可以指导创业和投资,还可以指导爱情和教育;明星艺人不仅可以指导爱情和教育,还可以指导政治和制度,于是现代社会就混乱了。

怎么才能不分裂,不混乱?出路在于,不是相信某个人,也不是相信某些话,而是相信一个准则。准则是肉眼看不见的事物,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与我们相伴,而正确的准则必然是恒久不变的。

儒家的准则与基督信仰的准则

儒家的两大准则是忠和恕,忠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恕则是宽和地对待他人。基督信仰的两大准则是敬和爱,敬就是敬爱上帝,爱则是爱人如己。

倘若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后者恕和爱的结果是相近的,姑且划分在同一类,那么所需要比较的就是潜藏于心的前者。

谈到“诚实地面对自己”,它绝对是一种勇敢而良善的准则,但它不是一种恒久不变的准则——宋朝的自我反省和二十一世纪的自我反省是两回事,儒学大师陆九渊的自我反省和东大街烧饼铺陆麻子的自我反省也是两回事。

往昔的人总说人要具有是非、辞让、恻隐和羞耻之心才算是个像样的人,现代人则会笑着反问:“你恻隐别人,别人需要你恻隐吗?”或者是:“我诚实地追求毒品和性解放,跟羞耻有什么关系?”

这样,怎么才算诚实面对自己呢?

敬爱上帝的神学家马丁路德说:“我们要勇敢做罪人!”

马丁路德跟儒家君子相同的是,深知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纯全的好人。马丁路德跟儒家君子不同的是,儒家要求人们诚实而卖力地克制自己,以维持一种庄严的平衡;基督信仰则要求人们诚实地对上帝悔改,进而感知到上帝的义怒和上帝的接纳,因为认清自己永是一个罪人而谦卑,因为认清自己永是一个被接纳的人而释放,于是达到一种自由的平衡。

只需要顺服上帝,做画家可以专注地绘画,做歌手可以快乐地唱歌,做一名温柔的辅导员,也可以完全放心地倾听。

坚守不变的准则

人性善变,所以如果我们把“忠于自己”奉为圭臬,其实就是把“忠于变化”奉为圭臬。登山家的成功是登上峰顶,一名登山家可能有十种路线攻克一座山,但如果每次云雾散去,峰顶都换了一个位置,那登山家肯定吓得不轻!画家的成功是完成一幅画,一名画家有一万种色彩组织一幅画,但如果画家每天爱上不同的色彩,这幅画将永远没有问世的一天。

圣经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意思即是: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旨意,需要我们敞开心胸去感知。这个旨意像春笋从泥土中生长而永不会在水中生长一样,是真实而千古不变的。

如果有人认为,思想的与日俱进是富有挑战性的,而坚守古朴的原则显得乏味无聊的话,我们倒要说,思想随时代变化,就像顺水推舟一样容易,成为抵挡水流的中流砥柱才最富挑战性,就像今天的人们依然会到黄河中游,与那屹立不摇的砥柱山拍下一张自豪的合影,而今天同一批人,已经不会再放心乘坐依古法制造的扁舟了。

***********************

因为我们不敢将自己和那自荐的人同列相比。他们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较自己,乃是不通达的。哥林多后书十章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