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热点酷说】59 唤醒外表如石像般冰冷的人

  • 首页
  • /
  • 【热点酷说】59 唤醒外表如石像般冰冷的人
文 : 张勇敢 | 编辑 : 肖容 | 播音 : 帝璁 | 制作 : 恩典
29 Sep 2021

最近有一些新闻,让人看了不禁叹息。

有人被老板霸凌了,上网求助;有人被店家坑了,上网投诉;有人遭遇了恃权凌弱者,上网展示伤口。

不是因为这些人特别擅长使用新媒体,事实上,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事发之后的第一反应,还是跟公司领导说,跟店家协商,向权威机构求助。公之于网,是最后一步。

是周围人的淡漠无感,冷冰冰的,凉透了求援者的心。

有人说:“如果是我看到有人求援,可能也会麻木,因为我脑子里只关心自己的KPI是否完成。满脑子都是工作和数字,很难去关心到其它事情。”

这是科技时代的职场过劳。

(图片来自网络)

冷漠从来不罕见。但是,明明过去不是那样冷漠的人,如今却因为工作、因为忙碌而变成坚硬的机器,这就比天生冷漠更悲哀了。

究竟要等来什么讯息,才能令机器敢于卸下武装?

一般人其实没那么利己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留下名言道:“人莫不自为也。”他的利己之论影响中国深远。不过,虽然人性表面上真是如此简单,可人性本质也只是如此单调吗?

澳洲政府在2020年拍摄的交通安全宣导影片可以反证利己之论。

影片一开始,看似随机采访路边一位大胡子,告诉他澳洲去年有219人死于车祸,然后,问他认为合理的人数应该是多少?

大胡子过了一过头脑,说:“差不多70人吧!”

然后,记者用对讲机,请远处的工作人员引导70个市民从转角走出来。看着迎面而来的这一大群人,大胡子一度错愕,讶异、抗拒、柔软的情绪在他眼中轮番流过,他说:“她们是我的家人。”原来,他的妻女也在市民之中。

记者问:“你现在认为合理的人数应该是多少?”

大胡子动容地回答:“零。”

影片的标语是:“There’s no one someone won’t miss.(每一个人,都被某些人牵挂着。)”

从表面上,我们可能看到大胡子在见到家人那一刻,才有所感,于是解读为人性利己。但从本质上,我们却能察觉,大胡子在见到家人以后,同时接收到了其他市民生命存在的价值感,于是他回答“零”,那正是利己之后很自然而然的下一段心理反应:推己及人。

勇敢推己及人,因为他们需要

以悬疑复仇电影“告白”原作者出名的日本女作家凑佳苗(湊かなえ),写作的内容大部分聚焦于女性身为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的纠缠与爱恨。最终成就其历史地位的作品,赋予“母性”这两个字远远超过词典解读的深层意义,书名就叫做《母性》。

书中一段女童的自白,写得很精彩——

“获得原谅=被爱。这个公式只存在于我的内心。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必须随时做正确的事,必须做讨人喜欢的事。因为在我的人生中,从来没有人对我说’只要有你在身边就已经足够‘这种话……不,曾经有过,在遥远的过去曾经有过。我终于知道我在黑暗中寻找什么。我在寻找无偿的爱。”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我婴幼儿时期的那对父母和那对祖父母以外,除了那个时候的他们以外,还有谁会给我无偿的爱?

我配吗?

我究竟失去了什么,以至于我面对自己变得如此战兢、如此恐慌;乃至于我面对世人变得如此坚硬、如此无感?

世人配吗?

浪子回头

那个经典有名的浪子回头的寓言,原文是这样的:

小儿子对父亲说:“爸爸,请把我应得的家业给我。”父亲就把财产分给他们两兄弟。

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收拾一切,到远方去了,在那里生活放荡,浪费钱财。他花尽了一切所有的,那地方又遇上了严重的饥荒,就穷困起来;于是他去投靠当地的一个居民。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吃猪所吃的豆荚,可是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说:“我父亲有那么多雇工,又有丰富的食物,我却要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对他说: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不配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于是他起来往父亲那里去。他还在远处时,他父亲看见了他,就动了慈心,跑过去抱着他,连连与他亲吻。儿子说:“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不配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快把那最好的袍子拿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要吃喝快乐,因为我这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欢乐起来。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的时候,听见音乐跳舞的声音,就叫了一个仆人来,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仆人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因为他平安无恙地回来,就宰了肥牛犊。”

大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父亲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你看,我服事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令,可是你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欢乐。但你这个儿子,常常跟娼妓在一起,花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杀肥牛犊!”

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常跟我在一起,我的一切都是你的。只是因为你这个弟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我们应该欢喜快乐!”

前几次读,我们或许会读到小儿子的放荡,以及遇见宽恕,被谅解的希望。

后几次读,我们或许会读到大儿子的愤慨,以及遇见智慧,被点醒的感激。

再读几次,我们或许能看见那位父亲,他所做的事情,真难!但读出了这份艰难的我们,或许正是时机到了,转客为主,效法智慧与宽恕的时机到了。

恨铁不成钢。不只是父母会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也会因为父母永远停在某一个阶段,而恨铁不成钢!恨铁不成钢的恨是最费解的结,因为它源自爱。

可是又有一句话说:除死无大事。家人若是不在了,那可不是统计清单上的1这么个数字而已,那个1就是全部!

浪子回头的故事之所以永恒经典,因为父亲所作的事情,正是传说中的、人人在寻求的无偿的爱;它极难,又在此被证明人人都可能做得到:那是一个选择,选择在陌生之前,珍惜熟悉;在离别之前,珍惜相伴;在死之前,珍惜生。

人可以互相原谅

现代人活得外表风光、内在冷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但是,至少每一次事件的发生、议题的探讨,能令许多观者有所感。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写过一首诗,名为《石像之歌》。究竟要发生怎样的事件,才能令冰冷的石像,也热血奔腾?

谁,谁会如斯的爱我,而愿
舍弃她宝贵的生命?
甘愿为我坠身于大海以死相殉。
我就会自石像中得到
解脱,生命亦将复苏。
我如斯渴望着热血奔涌;
可石像依旧冰冷,
我希冀着重生——生活如此美丽。
谁又有这样的勇气,
让我苏醒
 

只有无条件的牺牲,能令石像清醒、复苏。

而我们今天,谁来唤醒外表如石像般冰冷,而内心正在大声呼喊的人?

“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路加福音15章

喜欢3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